英国(香港)斯沃德际拍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英国(香港)斯沃德际拍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将超越伦敦成为最大拍卖市场!

今年,掀开中国“春拍”大戏的重镇,并不是北京、上海这些以“文化之都”自居的城市,各界拍卖主力竟纷纷把触角伸向香港。5月份-6月份几乎在同一时间集结香港举行拍卖,这也使得这场春拍大战颇具看点。

尽管香港艺拍和内地一样,也有“天价”的传统和情结,但是,多年以来,却鲜有负面新闻,“流拍”、“有价无市”之类的闹剧几近绝迹———较高的诚信指数和规范指数,是香港自上世纪70年代启动“艺拍”以来一直坚持的核心,也是香港艺拍运转将近40年“几无杂音”的关键因素。

上世纪80-90年代,香港“艺拍”迎来关键的发展期,一个相对完善的艺术品交易体系日渐落成。譬如,除了“拍卖行”这样的一级交易机构外,还有博览会、画廊、艺术金融市场之类的“二级阵容”与之呼应,大、中、小型拍卖行各司其职,各有不同档级的作品资源、客户资源,形成互补及联络。原来,早在80年代末期,这个区区1000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城就已经形成了一个从货源、中介到终端环节均高度完善的艺术交易链条,而土地更为广阔、文化底蕴更为丰厚的许多内地大都市,艺术交易链至今都仍或多或少存在“缺胳膊少腿”的状况。

英国(香港)斯沃德际拍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而香港的“拍卖底蕴”,也远非从小农时代缓慢过渡到商业文明中的大多数内地城市所能媲美。如今,香港的“艺拍大鳄”大多具有悠久历史背景。

而相关法规、制度的规范性,香港也有较高的完善度。在拍卖法案上,香港延续的是英国的法律,迄今已逾200年。反观一河之隔的深圳,首家拍卖行成立的时间是1991年,而首部与拍卖相关的法规是1999年发布的《深圳经济特区财产拍卖条例》,而与“艺术、文化”相关的拍卖细则,就更显滞后和缺位了。

香港法律界对“假拍卖”的界定更使“炒作式营销”无以遁形。香港商业法律《假拍卖条例》规定,若是拍卖之后所付的价钱低于所出的最高价,则谓之“假拍卖”。“任何人发起或主持、或协助发起或协助主持任何假拍卖,将一批货或多于一批货在该拍卖中售卖或预约售卖,即属犯罪,可处罚款$20000及监禁5年。”而去年10月,香港文交所设立“拍卖退市制度”,对艺术品发售和交易规则进行修订,也是在给买家动辄千万、百万的巨资上了一道“保险”。

香港艺拍诚信度高,体现其“国际性”和“品牌意识”

原来,在香港艺拍机构的经营理念中,“品牌意识”永远凌驾于利润之上。“压低名家作品的起拍价格,实际上是从一开始就杜绝‘炒作’可能,这种‘原则’的坚守实际上相当于一种品牌的护卫策略。利润虽然很诱人,但是对利润的过度追逐可能会使几十年建立起来的拍卖品牌毁于一旦,这一点,香港艺拍界都深有共识。

而香港艺拍对“品牌”的集体性重视,“零绯闻”是其中的另一个体现。正如香港福义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征集部刘勇所说:“我在香港参与各种艺拍活动,几乎没有听到过什么负面新闻,各家拍卖行都十分重视信誉度。但内地情况却截然相反,对一件拍品的真伪判断,很多行内名家都常常会有意见相左的状况。”

为何香港艺拍界对“信誉”较真到近乎洁癖的程度?或许可以从香港的“国际性”定位中找寻答案。“香港是一个国际性城市,它有庞大的国际买家、卖家、藏家队伍,有背倚内地、辐射亚太的国际性地缘优势,还有很多经贸、文化创意产业等‘边缘领域’的国际性客户,在这种背景下,品牌、信誉、诚信的维护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香港的城市定位所决定的。”纪伯伦告诉南都记者。

国际化的城市定位,给香港带来的另一个潜在的约束力是———如果“造假”,全世界的媒体都会来曝光。“香港不少艺术品拍卖行、画廊及中介机构都有‘国际’背景,本身或许就是国际机构的连锁品牌或加盟品牌,因此在香港发生的艺术事件,一定程度上都是‘国际’事件,在各路媒体的聚焦下,一点点瑕疵都会带来滚雪球效应,这是一种潜在约束。”英国(香港)斯沃德国际拍卖集团亚太香港地区首席执行官斯密夫说。

世界艺术品拍卖格局重新洗牌,香港或是最大受益者。

英国(香港)斯沃德际拍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一篇:《崛起2:黑暗水域》5件特殊武器和21个传奇物品
下一篇:专业楼宇+线下体验店 加速构建西部电商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