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毒素比毒药还强千倍 村民食后中毒死亡(图)




河豚毒素比毒药还强千倍 村民食后中毒死亡(图)
 
2006年10月14日02:32 海峡都市报  

河豚毒素比毒药还强千倍村民食后中毒死亡(图)


河豚毒素比毒药还强千倍 村民食后中毒死亡(图)


河豚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本报讯 (记者侯希辰 章微) “遍尝世间鱼万种,唯有河豚味最鲜。”正因如此,古今中外因食用河豚而中毒死亡者不在少数。日前,连江县马鼻镇村民陈惠凤也因为食用河豚鱼中毒死亡,甚至引发死者家属大闹医院。

  据专家介绍,我国早已明令禁止销售河豚鱼。可河豚鱼是怎么溜上市民餐桌的?民间传说的一碗姜汤,真能解除河豚剧毒?……

 
 

   
 
 

 

  两日来,记者对福州民间食用河豚鱼现象进行了一番调查。

  【新闻事件】

  吃了一条河豚 中毒身亡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连江马鼻镇陈惠凤的家中,陈惠凤的堂弟告诉记者,因为陈惠凤有吃河豚的习惯,11日中午,他在马鼻镇市场上买了3条河豚,总共大约150~200克重,自己煮了后,一个人吃了其中的一条不到,就去睡午觉了。下午1点多,陈自己感觉四肢酸痛麻痹,就告诉堂弟自己可能吃河豚中毒了,要求赶紧上医院

  马鼻卫生院的化验科小陈告诉记者,当日下午,陈惠凤约2点被送到医院,虽然意识清醒,但是说话已经断断续续,四肢麻木,出现了明显的河豚中毒症状。在抽血做完血常规后,大约2点半许医生开始给陈惠凤挂瓶,3点多要给陈洗胃时,陈惠凤就不行了。

  陈家人认为医院救治不及时,在陈惠凤去世的第二天,家属把灵堂设在卫生院,并砸了医院门窗。

  村民对吃河豚

  习以为常

  在马鼻镇采访时,记者发现,镇上的人对刚刚发生的这起河豚中毒死亡事件不以为意。在马鼻镇的菜市场上一问河豚,几家商贩都告诉记者,今天没有了,明天早一点再来看看。只有一个商贩提醒记者:“有人吃死了,要处理干净再吃哦。”还有不少村民坚持认为“河豚很美味,处理好了就没事”。

  马鼻当地居民陈依伯告诉记者,每年都要听闻1~2次马鼻镇或者附近镇的人吃了河豚中毒死亡。轻微的如头晕、四肢麻痹则更常见了。可河豚肉确实好吃,一直有人吃。

  陈依伯还告诉记者,大家吃的河豚通常都是渔民讨小海时顺手打捞的。“一般是去头,剥皮,去内脏,把血洗干净,再煮得烂熟了吃。”

  可横厝村卫生所的老村医陈执邃坚决不吃河豚,“有的河豚连肉都有毒,还是不吃为妙,河豚的毒是神经麻痹素,中毒致死的时间很短,抢救起来很麻烦。”采访中,陈一再嘱咐记者多宣传,告诉老百姓慎食河豚,呼吁市场上禁卖河豚。

  【记者调查】

  河豚去头剥皮进市场

  省海洋与渔业部门有关人员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出台的《食品卫生法》和《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中都已经明确规定,禁止销售河豚鱼,其中《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中详细规定“河豚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应剔出集中妥善处理,因特殊情况需进行加工食用的应在有条件的地方集中加工,在加工处理前必须先去除内脏、皮、头等含毒部位,洗净血污,经盐腌晒干后安全无毒方可出售”,这项规定也成为目前各级有关部门查处违规经营鲜河豚鱼造成中毒的主要法律依据。

  但记者在长乐市潭头镇一处渔港采访时见到,众多鱼贩正围着归港的渔船挑货,除了带鱼等比较好的鱼外,一种头大肚大的鱼也成为鱼贩选择的重点。“这种鱼很好卖,挑迟了就没有了。”一名鱼贩在记者的追问下,终于说出这种鱼就是河豚鱼。记者见到,鱼贩是以每公斤3元的价格收购到河豚鱼的。

  这名鱼贩还告诉记者,他们买回河豚鱼后一般有2种处理方法,一种是直接在市场上贩卖,一种是将河豚鱼去掉有毒的头和皮,做成鲜鱼块后与其他鱼一起混买,“这样价格会高点,我们做了很多年,处理黄河豚很有经验,处理后就没毒了。”




上一篇:中共秘密电台的建立
下一篇:传承红色基因 谱写发展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