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上市公司创新密码”系列报道之二 华大基



深圳 "5 · 21" 和 "6 · 14" 疫情处置 " 双战双胜 "。7 月 9 日,刚从抗疫前线归来的华大基因 CEO、华大深圳 " 火眼 " 实验室总指挥赵立见接受了深圳商报记者独家专访。

“深圳上市公司创新密码”系列报道之二 华大基

▲华大基因 CEO 赵立见,深圳商报摄影记者刘文英摄。

华大基因因三件事声名鹊起,其一,参与 " 人类基因组计划 " 中国篇(1% 项目);其二,破译 SARS 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成功研发 SARS 诊断试剂盒;其三,从去年开始,以基因科技助力抗击新冠疫情。这三个项目赵立见都是全程参与者。他 1999 年加入华大基因,成为第一批加入的员工之一,从实验室提取 DNA 的实习岗位做起,先后历经科研、临床、医学服务等各个技术、管理岗位的历练,于今年 6 月正式履新,任职华大基因 CEO。

“深圳上市公司创新密码”系列报道之二 华大基

▲赵立见接受深圳商报记者独家专访,深圳商报摄影记者刘文英摄。

" 火眼金睛 " 让病毒无处遁形

2020 年 1 月 25 日武汉 " 封城 " 当天,华大基因成立抗疫指挥部,由董事长汪建带队大年初一 " 逆行 " 武汉。因为华大基因曾参与抗击 SARS,他们知道在疫情初期需要什么—— " 饱和检测 ",于是用 7 天时间在武汉建成了第一个 " 火眼 " 实验室。

“深圳上市公司创新密码”系列报道之二 华大基

▲华大基因 CEO 赵立见,由华大基因供图。

赵立见介绍," 火眼 " 的寓意是像孙悟空的 " 火眼金睛 " 那样识别病毒,从而准确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当时武汉大部分医疗机构日检测通量在 200 例左右,‘火眼’实验室建成后,通量快速提升至日检测 1 万例,这是一个巨大的改观。" 目前," 火眼 " 实验室已经迭代到了 4.0 版,自主研发了一系列自动化的检测设备,包括自动分杯处理系统等,从接收检测样本的一刻起,即可实现样本采集管原管开盖取样,自动化识别样本条码和转板分液,用于后期检测。赵立见说:" 这个环节如果单纯依靠人工,通量低且易出错,而且增加感染的风险。除此之外,到后期样本的自动化提取,从原来一次提取 96 个,变成一次提取 384 个,相当于乘了 4,整体效率大幅提升。"

“深圳上市公司创新密码”系列报道之二 华大基

▲华大武汉 " 火眼 " 实验室,由华大基因供图。

" 火眼 " 实验室刷新核酸检测领域的 " 深圳速度 "

深圳是一座实际管理人口超 2000 万的国际化超大型城市,深圳也是一座讲究 " 速度 " 的城市,这次疫情处置创造了核酸检测领域的 " 深圳速度 "。赵立见告诉记者,从今年 5 月 21 号开始,华大基因在深圳设立了三座 " 火眼 " 实验室,累计检测通量最高可达每天 12 万单管,若采取 10 混 1 混采技术,每天可以检测 120 万人份。与此同时,华大广州 " 火眼 " 实验室核酸检测日通量扩增至 21 万单管,若采取 10 混 1 混采技术,每日最高检测近 210 万人份核酸检测样本,创造单日检测 " 峰值 "。

近期,针对河南出现的疫情,8 月 6 日凌晨,第一辆运送 " 火眼 " 实验室物资的车辆抵达新乡平原体育中心,24 小时内完成了日检测通量最高 10 万单管 " 火眼 " 实验室的建设。而一年前,10 万单管的北京大兴 " 火眼 " 实验室的搭建则用了 3 天,速度被再次刷新。" 华大的新冠检测产品已覆盖全球超过 180 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在海外运营 " 火眼 " 实验室超过 80 个,分布在全球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致力于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公众健康做出积极贡献。‘火眼’实验室相当于是疫情防控一体化服务模式的整体输出。" 赵立见道。

“深圳上市公司创新密码”系列报道之二 华大基

▲华大基因上市现场,由华大基因供图。

刷新病毒基因测序的 " 深圳速度 ":从 6 个月到 2 周

2002 年年底广东 SARS 发生,当年中国没有高通量测序仪,一直到 2003 年的 4 月才破译病原体的基因组序列,耗时 6 个月。2020 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华大基因从拿到样本,到测定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前后仅用时两周。在世界面前,刷新了新冠病毒基因测序的 " 深圳速度 "。

“深圳上市公司创新密码”系列报道之二 华大基

▲深圳国家基因库,由华大基因供图。




上一篇:农业转基因食品是天使还是恶魔?国家政策已明确
下一篇:百年江钨:传承红色基因 引领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