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床养猪的技术要点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的技术要点

     微生物发酵床是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在猪舍中铺设谷壳、锯末、秸秆等有机物垫料,使用微生物对有机物垫料和猪的粪便进行发酵、降解,从而避免冲洗猪舍,方便猪粪等污物的排放,达到无臭味、无公害、环保的目的,为猪的健康、生态生产及高效养殖创造良好条件,提高猪的免疫力和生产性能,有效增加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和环保。现将我镇某养猪场所采用的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参考。


1猪舍的建设


     1.1发酵床圈舍建造的原则每个栏舍面积最少50m2,舍高4.0~4.2m,发酵床面积占栏舍面积的75%左右,建成半开放式,要保持通风良好,余下面积做硬化处理,垫料厚度50~100cm。饮水槽设在栏外,避免水流入垫料。


     1.2发酵床圈舍的建造分地上式和地下式2种方式:地上式即在地面上直接用砖砌出发酵床的槽位,具有通气性好,易保持干燥的优点,但造价相对较高;地下式即从地面挖出发酵床的槽位,这种方法具有冬季保温性好,造价低等优点,但透气性差,而且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不适用。因此,需根据实际条件确定其建造方式。


2微生物发酵床的制作


     2.1垫料的选择原则根据当地的资源状况首先确定主料,然后根据主料的性质选取辅料。无论何种原料,其选用的一般原则为:原料来源广泛,供应稳定;主料必须为高碳原料;水分不宜过高,应便于临时储存;不得选用已经腐烂霉变的原料;成本或价格低。


     2.2发酵菌种选用“EM生态益生菌”(北京中科惠农技术服务中心提供,专用的发酵床菌种),该菌种是将好氧及厌氧微生物混合培养,主要包括光合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等,各种微生物在其生长过程中产生有用物质及其分泌物,形成相互生长的基质和原料,通过相互共生增值形成一个结构稳定、功能广泛的微生物菌群协同发挥作用。


     2.3发酵床垫料的组成垫料包括原料和菌种,垫料主要成分一般选择稻壳、锯末、米糠、麸皮等。成品菌种发酵床垫料的原料组成见表1。

    

     2.4发酵床垫料的制作按表1比例将米糠、麸皮加入发酵菌种均匀搅拌,水分掌握在30%左右(以手握成团,一触即散)为宜。将搅拌好的原料打堆,四周用塑料布盖严厌氧发酵,温度控制在20~25℃,发酵时间为夏季2~3天、冬季5~7天,发酵好的原料发出酸甜的酒曲香味即为发酵成功。将发酵好的米糠、麸皮与表1比例的稻壳和锯末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在搅拌过程中使垫料水分保持在50%~60%(水分多少是关键,一般50%~60%比较合适,即用手捏紧后松开,感觉蓬松且迎风有水气说明水分掌握较为适宜),再均匀铺在圈舍内,用塑料薄膜盖严,3天后再将发酵好的垫料摊开铺平,用预留的谷壳、锯未各10%混合后,覆盖其上,厚度为10cm左右,等待24小时后方可进猪。


     2.5发酵床的规格各类猪所需生物发酵床(垫料)的规格均不相同,见表2。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的技术要点

3发酵床的管理


     3.1垫料通透性管理垫料的通透性即垫料中的含氧量始终维持在正常水平,是发酵床保持较高粪尿分解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较简便的方式是将垫料经常翻动,翻动深度应根据猪的不同阶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保育猪翻动10~20cm,育成猪翻动20~30cm,冬春季节每周翻动1~2次,夏秋季节每月翻动1~2次。每批猪出栏后,需要彻底将降解层翻动1次,重新堆积发酵,并保证上下物料混合均匀。


     3.2水分调节由于发酵床中垫料水分的自然挥发,其含量会逐渐降低,而水分降到一定水平后,微生物的繁殖就会受阻或者停止,因此应视垫料水分状况适时补水是保持微生物正常繁殖、维持垫料粪尿分解能力的另一关键因素。垫料合适的水分含量通常为38%~45%,常规补水方式可以采用加湿喷雾补水,也可结合补菌时补水。


     3.3补菌定期补充发酵菌种是维持发酵床正常微生态平衡,保持其粪尿持续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最好做到每周补充1次,按1∶50~1∶100倍稀释喷洒,一边翻动猪床深度20cm,一边喷洒。也可结合水分调节和疏粪管理进行。





上一篇:DeeCamp2022 结营,AI 如何挑战生命科学关键难点?
下一篇:教学改革创新的厦大探索